|
2016年中国皮革业发展论坛暨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年会侧记 二维码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也是供给侧改革强化实施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新常态、出口形势严峻、内需动力不足、用工成本上涨、环境约束突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挑战,皮革行业面临压力前所未有,亟需通过变革和创新探寻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2016年中国皮革业发展论坛暨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年会”于11月2日~4日在浙江省江山市召开,会议以“革命”为主题,从供给侧改革、行业运行、清洁生产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话。制革、化工、制鞋、院校等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代表共两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行业发展趋缓,改革已成必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四降一升”的新常态,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指出,我国产业发展“大而不强”,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必然之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给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债务率高、实体企业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从供给侧发力,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提升要素供给效率,改善政府管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环境,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最终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近期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对于企业最为关心的降成本问题,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即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 在谈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之时,付保宗主任举例说明了我国皮革行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的增速并不理想。对此,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苏超英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分析。其中,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速回落8.4个百点分,出口跌幅加剧10.8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而成品革、半成品革等原料进口量价齐跌,显示生产有放缓的迹象。不过,他同时强调,行业整体仍处于基本平稳态势,尤其是汽车革发展势头良好,这将是未来五年行业增长的亮点,企业需加以关注,并在质量、工艺和成本上下足功夫。毕竟,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品质,其次是消费需求和环保责任,而新技术、新模式都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助力手段,不可喧宾夺主,颠倒主次。他同时分享了近来国际皮革业界的最新动态和关注热点,鼓励大家要充满信心,保持定力,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跨进。 中国皮革行业的增速放缓势必影响牛原料皮的进口,饶是如此,中国对原料进口的需求依然体量巨大。据中国皮革工业信息中心刘鹏杰处长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海关税号4101的生牛皮的进口量值分别为70万吨和14亿美元。我国的生牛皮进口主要分布在河北石家庄及周边地区、山东惠民地区、浙江温州地区、江苏连云港等地区。但上述主要进口地区表现不一,受环保整改的影响,河北进口总体呈现下滑态势,而邻近的山东则在下半年有明显的回升,另外,浙江温州总体保持稳定,江苏同比则有所下降。受政策及运输等因素的影响,进口生牛皮中的四成由天津、南京、青岛三地的海关流向全国各地。从国别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是我国前三大生牛皮进口来源国,其中,兴业是我国进口美国生牛皮最大的企业,1-9月的进口量逐月增长,表现抢眼。今年以来,国际原皮价格总体稳定,美国的略有上涨,而德国的则相对走低,需要业界密切关注。 相比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中国的友邻——东盟近来发展依旧维持了较高增速。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介绍说,中国与东盟山水相邻,每周有上千次的航班往返,带动着双方每年4 722亿美元的贸易额,而这一数字在今后5年要力争保持年均20%的增幅,有望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要实现这一宏大的远景目标,需要中国与东盟双方共同努力,互利发展。当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今后,双方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在货物、服务、投资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在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之际,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在老挝万象发表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开启了中国—东盟产能深度合作的新纪元。他鼓励中国的皮革企业积极走进东盟,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快双方企业间的产能合作和贸易合作,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夯实双方经济合作基础。 ▼推广清洁生产,促进持续发展 中国皮革协会秘书长陈占光介绍了未来制革行业的七大重点工作:一是促进皮革边角料的有效利用,促进制革企业与食用明胶企业的共同规范,确保鞣前边角料安全的处置与利用,规范皮革废料资源利用途径,拓宽含铬皮革废料资源利用范围。二是规范原料皮贸易,组织编制原料皮采购合同,对原料皮质量、标准、数量等条款做进一步规范,保障原料皮贸易公平公正。三是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近年来制革最新的行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产生以及企业环境管理等状况,加以补充调整。四是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在制革、制鞋被列入管理名录后,编制相关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五是关注环保政策动向,因为法律法规和政策越来越完善,执行越来越有针对性和效率性。六是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七是世界台商皮革业协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承办明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皮革大会(WLC)。 作为未来制革行业的七大重点工作,新《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对此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助理研究员王靖进行了解读。据他介绍,新的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并加严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基准值:Ⅰ级基准值对应为全球领先水平(全国企业前5%),Ⅱ级水平对应国内领先水平(全国企业前15%~20%),Ⅲ级水平为国内一般清洁生产水平(全国前50%)。值得注意的是限定性指标的设立,这是决定企业评分的关键点之一。所谓限定性指标为对节能减排有重大影响的指标,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严格执行的指标。例如:取水量、综合能耗、废水产生量、CODCr产生量等。新标准采用限定性指标评价和指标分级加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限定性指标达到Ⅲ级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指标分级加权评价方法,计算行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根据综合评价指数,确定清洁生产水平等级。另外,新标准对指标体系和指标项进行了优化,并针对新政策添加新要求。目前标准仍在征求意见,他希望有关企业都能算一算目前自己定量指标的实际情况,积极提出意见。 制革全过程污染物产生量的70%以上集中在制革准备工段,主要包括:采用大量硫化物、石灰毁毛脱灰而产生高浓度COD和悬浮物废水,数量大且难处置的石灰污泥;因采用铵盐脱灰、铵盐助胰酶软化而产生的高浓度氨氮废水。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盛汇化工有限公司联合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大学)推出了基于酶处理的准备工段创新环保工艺体系。四川大学博士周建飞介绍说,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两项关键技术:复合脱毛酶JEA及其配套的酶辅保毛脱毛技术和无氨软化复合酶JEB及其配套的无氨软化技术。应用酶制剂环保高效,是制革清洁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复合脱毛酶JEA及其配套的酶辅保毛脱毛技术解决了清洁脱毛技术控制要求高、成革品质不稳定的技术难点,并且产品质量稳定:对比现有化学保毛脱毛法,脱毛酶能有效去除皮垢,蓝湿革更清亮;相较于优于传统毁毛工艺,使用新工艺的产品粒面洁净,毛孔清晰细致,色泽更均匀,不松面。而就环保而言,新工艺可以大幅削减硫化物、悬浮物、COD的产生,为污染减排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无氨软化复合酶JEB及其配套的无氨软化技术可从源头消除氨氮污染,与传统工艺相比,降低氨氮99%以上,且酶在皮中的分布和作用更均匀,能良好分散皮纤维,提高软化效果。当前这一工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未发现综合性能优于铵盐的替代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无铵盐软化技术。 作为制革产业转型升级重要的技术支撑,温州大学兰云军教授对皮革加脂剂的清洁生产和高档化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主加脂剂可以提高皮革柔韧性、疏水性和舒适性,其本身生产过程无污染,也不给制革企业引入污染。传统的加脂剂发展空间有限,如烷基磺酰胺类合成加脂剂(如SE)、硫酸化油脂类加脂剂(典型产品SCO、科脂1号)、氧化亚硫酸化油脂(典型产品为鱼油类)等,而三氧化硫磺化油脂(如FC磺化油、磺化油SS)、磺化琥珀酸酯类加脂剂(如SCF结合型加脂剂)、磷酸酯加脂剂(如磷酸化植物油、磷酸化合成酯)、天然磷脂加脂剂(如汤普勒DB、司马BA)则发展空间巨大。伴随我国皮革业创新能力的加强与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一定能实现皮革主加脂剂系统的重新构建,将会有许多高性能、功能性产品的不断涌现,对皮革质量的提高和制革生产的清洁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快皮革行业的转型升级。
文章分类:
时尚资讯
|